展示

大自然廣場

大阪的自然誌

殘留在極度都市化的大阪中的自然。那是學習生活在那裡的生物與我們之間的關連的地方。大阪的海洋、原野、丘陵,以及包圍在其周圍的群山、能夠在該處見到的生物與地層、岩石等都是此處常設展的內容。此外,也介紹了近郊的自然觀察路線。

1 大阪的演變

大阪的歷史。大阪周圍三邊被北攝山地、金剛—生駒山地、和泉山脈包圍。在山麓有丘陵、連接著廣布的平原,然後下至大阪灣。在山地可以見到古代的岩石與地層,丘陵和平原則是由新的時代的地層所形成。於平原與丘陵和山地之間有活斷層,由於大約從100萬年前開始的活斷層活動,就會以1000年一次左右的間隔發生地震,讓山地變高、平原部分變低,而逐漸形成現在的地形。

2 近畿地方的氣候與植被

北部寒冷多雪、中部少雨、南部溫暖多雨,在氣候上也有區域性的不同。
此外,紀伊半島的山地是寒冷多雨。這樣的氣候差異會反映在森林的樣貌(植被)上,在中部和南部是栲、櫟林(闊葉樹林),北部和山岳地帶是山毛櫸林,大峰和大台山系的山頂部則可看到喜歡寒冷氣候的魚鱗雲杉林。

3 大阪灣

大阪灣。大阪灣在東北部深入切割,在後方內側有淀川等的大型河川匯入。這附近的海底很淺,有淤泥堆積。此外,由於來自河川的水中含有多量的有機物及營養鹽類,在灣內讓許多的生物孕育生長。

4 淀川

淀川是大阪最大的河流,注入大阪灣。雖然她是在大都會中流動的河川,但是沿著河流,卻還留有許多像是孕育珍貴植物的蘆葦原、為水生生物保護的河灣、充滿蟹類貝類的潮間帶等的自然環境。

5 平原

大阪平原是在淀川及大和川下游廣布的濕地。從彌生時代初期開始從事稻作,讓許多濕地變成水田。到了1960年以後,由於急速的都市化,現在只剩下非常少的水田。雖然原本棲息於溼地和水田中的生物減少甚多,卻也有在都市街道或是海埔新生地等增加數量的生物。

6 丘陵

大阪平原的周圍被丘陵環繞著。這裡從前是在雜木林和梯田間有聚落散在著的地區。但是由於1960年以後,人類的生活方式有了變化,雜木林也不再被視為具生產力的場所。都市的擴大,導致淺山環境被切得越來越狹小。

7 水邊

河川、水道、貯水池、水田、濕地等地水邊環境,在水深及水質、水文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,也會有適應各個環境的生物在該處生活。農耕用的水田和貯水池,是生物們用來當棲息地的重要環境。

8 山地

大阪周圍有三方被北攝、金剛、生駒、和泉的山地環繞著。雖然地質和地形有所不同,氣候差異卻不大。縱然如此,由於原本的林相及人類的利用方式,就留下了各自的獨特自然與風景。近年來,由於開發的腳步已經到了山地,再加上從事林業及山間地農業的人數減少,就讓從前的風景也逐漸消失。

9 自然資訊站

自然資訊站中,介紹了許多能夠在大阪實際觀察到的生物、化石、岩石等標本。
自然資訊站是讓大家在去野外觀察大自然前能夠先做功課,或是調查採集回來的標本種類的場所。

自然觀察地圖

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以自然觀察地圖為線索,走到野外去親近大阪的自然。並能夠為了要調查在野外觀察或發現到的事物,而再次造訪博物館。

博物館商店

這裡販賣著在自然史博物館或是大自然廣場中實際展示的展品商品,以及跟自然史有關的書籍。